2025年8月11日 11:15
当博物馆里的文物被“带”到江苏卫视《探宝说创团》“百宝争锋”全国海选招募推广活动的现场,文物代言人们用情景剧、快板、说唱、评书、歌舞等形式,为它们赋予全新生命时,一场打破边界的文化共创正在悄然成型。
作为国内首个文博合创竞演节目,江苏卫视《探宝说创团》自启动以来,创新性地构建起“全民参与、全民共创”的文化传播新范式,成功激活大众与文物之间的情感连接,推动文博传播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表达、共创叙述。目前,节目全国海选招募正在火热进行中,获得省内各家博物馆大力支持,活动累计收获全网主话题阅读量超1579.3万,B站、微博、视频号直播累计观看量超942万,多次登微博直播热度榜TOP1,成功掀起全民“探宝”热潮。
不仅如此,各大博物馆也在其公众号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为活动造势,累计发布博文百余篇,形成博物馆、媒体、大众三方合力的传播闭环。
这场由文物“说话”、由大众“共创”的文化探索,正在以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方式,拓宽我们与历史对话的路径,也为当代文化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“探宝范式”。
海选招募火热进行中
14家博物馆接力“说创”
作为节目的重要阶段,《探宝说创团》全国海选招募活动以南京博物院为主场,每周末举办两场文物挑战赛,邀请南京城墙博物馆、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、盐城市博物馆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、扬州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、苏州丝绸博物馆、常州博物馆、宿迁市博物馆、南通博物苑、淮安市博物馆、连云港市博物馆和泰州市博物馆接连上阵,围绕本地文化与镇馆之宝策划主题内容,不仅展示了江苏厚重的地域文明肌理,也释放出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公共动能。
作为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,南京博物院充分发挥“东道主”的主场优势,率先开启《探宝说创团》的精彩篇章。现场,专家们化身“文物讲述人”,赋予文物独特的个性与鲜活的“人设”——一件清乾隆·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摇身一变为“美妆博主”,带领观众领略古人的审美趣味;而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则化身“旅行博主”,讲述17世纪世界版图背后的故事与想象。
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围绕大运河文化深度挖掘,以互动故事、多媒体叙事等多样手法重构历史场景,让这条千年水脉“流动”在观众心中,激活文化记忆的现代表达;苏州博物馆则围绕“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”,探索历史人物与自然文化的双向关联,观众不仅能从中了解文人风骨,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共生的东方哲思。
文化不仅是流动的,更是新潮的。苏州丝绸博物馆则以非遗技艺为抓手,通过现代织绣技法和当代审美相结合的方式,让“千年丝路”与“国潮美学”完成跨越式连接。传统工艺不仅在台前熠熠生辉,更以时尚姿态融入年轻群体视野,推动非遗“活起来”“潮起来”。
不难发现,这些博物馆的精彩演绎,构成了《探宝说创团》文博舞台的多元景观。从国家级大馆到区域文化地标,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视角,活动以一场场充满创造力的文化表达,唤醒大众对文物背后文明精神的关注与认同。
多元形式汇聚创意表达
64位讲述者闪耀舞台
截止今日,在《探宝说创团》的舞台上,64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博物馆馆长、专家、博物馆讲解员、志愿者以及多个创演团队,围绕馆藏文物展开跨界创作,呈现出一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原创节目。他们用脱口秀、情景秀、音乐剧、快板表演、非遗制作演绎互动等多种表现形式打破传统讲述壁垒,让文物不仅“被看见”,更“被理解”,真正实现从展柜走向舞台、从静默走向对话。
内容创作中,创作者们并未拘泥于表面的“趣味化处理”,而是在叙事方式、视觉语言、情感传达等层面大胆探索,让文物与当代语境实现深度链接。比如,盐城市博物馆邀请本地Rapper“火五FIRE5”用原创说唱《盐博文物志》点燃舞台,将盐城千年历史浓缩于现代节拍中,焕发文物新生;国家级非遗淮剧也在舞台上焕发新姿,传统唱腔深情演绎“盐系瑰宝”的前世今生,古韵与时代审美激烈碰撞。
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小锦帆团队用歌舞《我家住在运河边》还原运河旁的生活记忆,扬州评话《白龙梅瓶的前世今生》则以地道扬州话生动讲述瓷器传奇。苏州博物馆围绕镇馆之宝开展创意演绎,促使古老文物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。南通博物苑也以独特视角诠释文物,展现深厚历史底蕴,丰富了文化表达的多样性。
而在“护宝说”环节,来自一线的讲解员、研究者、志愿者走上舞台,以第一视角讲述自己与文物的守护经历与研究心得。他们或讲述一件文物修复背后的坚持与等待,或回忆与公众科普互动中的温情瞬间,这些动人的真实故事,让观众看到了“文物保护”这项工作背后的长期性与人文温度。
此外,非遗体验区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重要触点。南京绒花、南通押花纸扇、泰州木雕等技艺从展厅走向舞台,邀请观众亲身参与制作,体验每一道工序背后的匠心与传承。这不仅是一次手工技艺的展示,更是一次文化认知的再造,让非遗“可触、可感、可传播”,也让观众在动手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“文化传承力”。
传播势头强劲
文化影响力持续破圈
《探宝说创团》的持续升温,不仅点燃了大众对文博创演的热情,也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。活动期间,多家重点媒体持续聚焦,对节目内容创新、全民参与形式,到文物传播的新路径,多维度展开报道。
节目在网络端的传播表现同样亮眼。截至目前,节目全网曝光量超1579.3万,#探宝说创团#、#寻找文物代言人#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直播热度榜TOP1,引发大量用户自发转评讨论。每一场线下海选招募活动通过江苏卫视新媒体矩阵和ai荔枝的同步直播,真正让“线下出圈、线上破圈”成为日常。在ai荔枝客户端,用户不仅能够“云观展”,还能“云互动”,一同参与文物创演的讨论、投票和共创,增强了节目的沉浸感与传播张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节目还吸引了大量文物爱好者、非遗传承人、高校师生等社会群体自发参与创作,征集到的众多优秀文物创演视频形式多样、视角新颖。视频创作者@小邹邹是小邹邹 不仅用糖浆巧妙复刻出南京博物院的“网红”文物清·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“初恋感”,更是让这件文物彻底“出圈”,还有@南京发布 @南京栖霞发布 转发。无论是短剧、说唱还是演讲,它们或轻松幽默,或深情讲述,从不同维度为文物赋予鲜活表达。这些作品不仅是大众与文物之间的创意碰撞,更是全民文化参与的一次生动实践,展示了“说创”模式的广阔想象力与现实可能性。
当文物从“被展示”转向“被演绎”,当观众从“被动观看”转向“主动表达”,《探宝说创团》全国海选招募活动成功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间的互动桥梁。接下来,随着节目的筹备工作深入推进及更多优质内容的涌现,《探宝说创团》将继续推动文化表达的多样化,助力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,促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。